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k8发赢家一触即发|持有现金贬值,购买资产站岗,何处安放我们的财富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0:23    次浏览

前言: 手持现金,会被汹涌泛滥的超发货币稀释洗劫;加杠杆购买资产投资,又担心政策调控而高位接盘站岗,时常纠结于口袋里不多不少的积蓄,越是中产越无奈…… 1现金贬值,投资却面临资产荒 长期看,货币购买力必然越来越低,除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外(今日100元购买力会大于一年后100元),还因当前的主权货币体系——钱可以近乎无成本的“随意”印刷增加,且只增不减,其增幅高于GDP增幅是常态。这代人大多有切身的经历是80年代的万元户,不说是土豪,用今天的标准也绝对是殷实中产。而今的一万元只是一线城市、甚至部分强二线城市里普通白领一月的工资。若当时把一万元换成最长5年期定存,而今总金额相对于其购买力来说,增幅也微不足道。大概是2006年那波大牛市前后,赚钱效应让刚兴起的公募基金轻松募资过千亿,加上国家鼓励居民财产性收入,理财的意识一下子得到了普及。2008年后,4万亿刺激拉经济增长的同时,物价飞涨、通货膨胀,百姓切实感受到了钱发毛的威力,并主动理财,当时一句话很流行:跑不赢刘翔,一定要跑赢CPI。这些年,因经济活跃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——早期民间借贷(后经济下行,因承担不起高昂费用演变成旁氏骗局)、股市数次小牛市及趋势只涨不跌的房产(2013年后,全国楼市分化)……让不少人实现了财务自由。变化发生在2014下半年,经济下行在投资机会变少的同时其收益一降再降(曾年化10%以上的信托,现6%都要秒杀),2015下半年起一二线城市房产无疑成了最大亮点。可在赚钱正酣时,却在十一迎来当头棒喝——涨幅最欢的22城“双限”降临,房价成涉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,调控仍未结束。2015股灾伤痛仍在,2016楼市调控短期不会大涨下,难坏了中产一族:手持现金要贬值,不慎投资会站岗,面对资产荒,财富该如何打理? 2危中有机,价值投资正当时 资产荒的实质是缺乏安全、高收益的金融产品,尤其在过往能轻松享受10%以上高收益的这些年。面对投资担保类的民间借贷崩盘、P2P跑路、股灾被套、原始股骗局等,后来发现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最可靠,而今这一较为靠谱的渠道也被封死,好的投资产品目前看确实比较缺乏。经济下行的原因是经济活力不足,尤其是民间投资,它的后果是对融资需求的减少,少量的好项目会有大量的资金去争夺,自然会让投资收益变小。不得已,国家只好加大财政刺激,去投资一些见效快但收益慢的项目——高铁、机场、河流、市政建设等,但这些钱几乎全来自银行和财政。 我们知道经济周期有繁荣/萧条的轮回循环。繁荣期时,经济活跃、投融资频繁,有大量的赚钱机会,当然也很容易引发泡沫,有人借此财务自由,有人在泡沫破灭后站在高岗,它是投资变现的好时期。萧条期正好相反,经济低迷、投融资匮乏、赚钱机会少,它的好处显而易见:泡沫挤压殆尽,因融资艰难所以资产溢价极低甚至还会折价,这反而是投资好时机,但需要静待时机等待下一次繁荣和资产泡沫。也许,现在应是让浮躁的心绪安静的时刻,平静下来真正进入喊了很久的价值投资:房子可以投资,请更看重房子及其附带的配套价值,并注重租金收益;股票可以投资,请研究企业的资质和盈利能力,并长期持有,追求分红收益和价值提升而非短期博差价;字画/艺术品可以投资,请考察其艺术性和观赏性,而非追逐炒作热点,仅为了以后升值售卖…。经济下行周期,投资应更看重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,脱离短期赚差价暴富的投机心理,降低收益预期,更看重资产安全性。 3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应用生活中 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,当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,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要素所带来的增量收益是递减的。常举的例子是:饿汉吃第一馒头的收益最大,第二个馒头的收益其次,等到第六个、第七个馒头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是亏损,因为实在吃不下撑得的恶心。另外的例子是,小学生成绩从90分提高到100分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从10分提高到60分。 作为掌握一门手艺并靠此营生的匠人,当然不应受这一规律所限,反而要逆规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手艺升华到登峰造极的状态,但对普罗大众来说则无这个必要。如果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导我们的投资和生活,同样会受益匪浅。当我们对股票、房产、基金、艺术品等投资产品做了详尽的研究,已接近知识边际收益顶点时(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投资),再新增投入其回报增量就会变少,此时可增加新的学习领域,从而获得边际收益递增的回报。当我们在投资领域有所斩获,适逢当今资产荒时,可以考虑投资自己,多参加些培训、多阅读些书籍、多走访一线获取最新机会,更可以重拾“诗和远方”,享受生活发现世界之美,完成因平时繁忙而没有完成的夙愿,这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和一笔宝贵的财富,这也绝对是小投入大回报的正确投资,毕竟人生应有更丰富多彩的体验,这也是辛苦工作、投资赚钱的最终目的和归宿。所有人都应理解并把这一规律运用到生活当中,从而获取整体的最大收益,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回报,还包括精神/荣誉上的满足,并让人生更加丰满。 4现金流理念,资金链不断确保信用 很多人面对投资时,总有很多困惑:看到了高收益,又担心本金的安全。实际上没有百分百本金安全的投资,也没有百分百安全的高收益,严谨的说法是本金安全的概率多大,高收益实现的概率多少。也因此,投资最好用闲置的钱或考虑自身能承受的亏损数额,就像银行做贷款的压力测试一样,做好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压力评估,不至于投资失误影响到自己的生活,变得得不偿失。十余年楼市上涨,许多人因此财富暴增、财务自由,人口红利、城市化加速使得部分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价具有持续上涨的潜质,跟随前人成功的足迹,越来越多人想加入投资房产的行列,问题是买得起的城市房价常年不涨还下跌,而有投资前景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又高高在上,贸然进入又怕当了接盘侠。面对以上投资困惑,解答的可靠依据是预期现金流,即每月的现金流入。投资无法保证绝对安全,房价也无法预测今后涨跌,能确定的是你的预期现金流,只要保证投资失败不影响生活、房价下跌不影响断供,就可以考虑投资,博取一个资产泡沫的机会。现金流除了劳动收入的工资、奖金、年中分红外,还包含大家忽略的融资能力——筹资、借款的能力,包括银行、亲友、甚至网上信贷(京东金条/微粒贷/网商贷/招联贷等),要预估好在现金流枯竭前、大幅入不敷出前能出手资产弥补亏空或开发出新的现金流渠道。现金流管理的目的是使资金链不断裂,能永续下去,把手里现金尽可能多的换成资产获取增值的机会,同时保持良好的征信记录,为今后融资、关键时刻利用杠杆(杠杆的好处是收益成倍放大,只要资产收益率大于资金利息成本就是划算的)留足铺垫。 5关于财富配置/资产泡沫及其他 关于资产配置的理论和实践已很成熟,它的前提是先有资产,再根据100万、500万、1000万等不同的级别进行高中低风险投资的安排,其原理是根据年龄阶段和风险偏好,先保证一定金额的储备金(如够6个月的花销)、对冲意外/重疾等风险的保险保障、之后配置低风险的债券投资、中风险的可转债、中高风险的房产/股票、甚至还有VC/PE等股权投资…。原则上,资产越多越看重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,虽然收益会低些,但因基数大绝对收益值并不低,资金少可以多配置高风的投资,博取更多泡沫的机会。考虑到国家间的政治稳定风险,超高净值客户还要全球资产配置,对冲不可抗的政治风险。 如果非要给个操作指引,可考虑如下: 1.净资产500万以下家庭:保障性的保险(不建议理财类保险)、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房产、债券基金及部分股票基金、还建议拿出少部分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博取溢价泡沫的机会; 2.净资产500万—1000万家庭:保险、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房产、债券基金、信托、成长型股票、及少量的PE股权基金; 3.净资产1000万以上家庭:保险(以财富传承为目的,避免以后收遗产税)、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房产、信托、少量VC/PE股权基金、美元、海外资产等。 4.净资产2000万以上家庭:应全球视野配置资产,除了资产间的风险对冲,还要做到国内外风险对冲,并适当配置美元资产和海外房产。此群体更应注重资产的安全性,而非高收益,因为资产基数大、哪怕收益率低其绝对收益值并不低; 5.对于低收入群体及屌丝群体来说,应把钱花在生活消费和自我学习上,争取掌握一门生存技能,并尽快积累人生的第一笔资金,以此做压仓石寻找资产增值的机会。 年轻人或资产较少的人,获取人生的第一笔资金很重要,而这往往是通过劳动获取的,所以努力工作、参加学习培训、多投资自己必不可少,并以此获得谋生技能。但长期来看,资本收益率大于社会经济平均增长率/劳动收益率(虽有超级经理人存在,但数量很少)是不争事实,因此劳动收入维持的是现金流,而财富膨胀还得一次或数次资产泡沫,你需要做的学习和静待时机。最近人民币汇率贬值较大,之前米筐投资也一直提醒大家应适当配置些美元,现在仍可适当配置,但也要结合自己实际:对于有美元需求的如海外留学/置业/购物/旅游等,当然越快越好;如果纯粹为了投资理财,可以考虑一些美元债的公募基金,它在享受汇率收益同时还有债息收益。因货币长期贬值,适当负债购买资产是分配财富、享受货币红利重要渠道,资产是增值的而负债会随着货币的泛滥而被稀释(跟稀释现金财富一样的),负债的极限则要根据你的现金流情况。 “ 后记: 当不少粉丝后台询问如何投资配置资产,不至于财富稀释和高位接盘时,笔者也陷入深思:资金少的想尽快搭上一趟财富快车,驶向财务自由彼岸;资金多的又想积蓄不被稀释,财富世代永传。资产配置似乎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适合的,根据自己的资产规模、现金流状况、年龄阶段、目的需求等等。 其实,一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所以请投资自己、投资生活、投资财富,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,除了赚钱还有享受生活的日常。 延伸阅读: 世界正在发生巨变,我们该如何配置资产?这很重要! 来源:博闻财经(tttmoney)获授权转载 作者:刘晓博世界正在发生巨变。 2015年,可以看做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“元年”:亚投行成立,“一带一路战略”被普及得妇孺皆知,人民币被SDR货币篮子接纳。 2016年,风云突变。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“全球化见顶元年”,英国通过公投方式选择退出欧盟,特朗普杀入美国总统选举的“决赛圈”。 正在在这两年,中国的国内经济也出现了新变化:一轮史无前例的股市政策牛市之后,是一轮彪悍的“房地产局部政策牛市”,然后稳增长的基石转向“大基建+PPP+深化改革”。人民币汇率见顶,从6.11附近贬值到了6.75附近。在这样多变的内外局势下,展望未来10年,中国人应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呢?1、什么是“资产留在境外,把负债留在境内”这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,其实质是赌人民币的大幅贬值。如果你还不懂,可以看看那些在海外激进收购的中资保险公司。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?很多是通过万能险,从国内中产阶层手里拿到的,承诺了一个比较高的回报率。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,就是负债。保险公司拿到钱之后,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海外市场,用来买地、买房、买股权、买债券等。这样,它就完成了“资产留在境外,把负债留在境内”的布局。对于你个人来说,也可以通过“住房抵押贷款”等方式负债,然后把贷款换成美元汇出国外投资。其实目前欧美资产价格也不算低,你在境内的负债是有利息的,保险公司的利息就更高。但别急,人民币如果在投资期间出现超过10%以上的贬值幅度,你的投资就出现了显著收益。“资产留在境外,把负债留在境内”其实就是“配置海外资产”的一种极端做法,它不违法,但可能违背你作为中国人的良知(其实质是做空中国)。它会加剧人民币的贬值,所以也不会被国家所允许。比如国家就规定,保险公司只能把15%的资产投资到境外。未来一段时间,中国的外汇管制肯定会有所收紧,以防范这种过度投机现象的出现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我不建议做这种激进的、赌博式的资产配置。2、配置海外资产配置海外资产,这里有两种含义: 一是你真的把钱汇出国外,购买了境外的房产、股票、债券、基金、信托等产品;二是你仅仅换了一些美元、日元之类的外汇,拿来手中。 如果你没有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资产,真的跑到海外买房子、买金融资产,其实是很麻烦的事情。再加上一般人知识有限,不熟悉境外法律,容易吃哑巴亏。金融风险并不可怕,你在金融风险出现的时候拿着资产到处乱跑才真的可怕。那些专业投资者,就是在这个时候忽悠你、打劫你的。平安证券的最新统计显示:国内超高净值人群中(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),60%在海外配有资产,但由于海外配置受限、不熟悉海外资产等原因,这部分人群海外配有资产的金额并不算高,一般占其总资产仅10%左右。可见,虽然媒体上充斥着“有钱人跑路”的消息,但中国富人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其实并不高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使用自己的换汇额度(每人每年5万美元),增持一些美元是有必要的。如果家里有孩子留学,或者即将有孩子留学,那就更有必要了。如果有闲钱,应该尽快锁定留学成本,也就是把孩子留学需要的费用全部换成美元(美元目前最强,其次是日元;欧元比较弱,英镑比较危险)。3、房子还能买吗这是我每天都遇到的问题。我的回答是:刚需是不能选择的,如果你没有换城市生活的打算,还是要考虑尽早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买房子(小城市的房子也多少能抗一些通胀)。当然,在人口流失的三四线城市,你选择余地比较大。我建议你不要贪便宜,去人迹罕至的郊区、新区买房,而要尽量选好的地段,带尽量好的学位。如果你生活的城市“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”不能排入全国前50名,人口也没有显著增长,这种城市是不适宜投资性购房的(其房屋只有居住功能)。投资性购房至少要去这样的几类城市:直辖市、经济总量前20位的省(自治区)的省会(首府)城市,计划单列市,接壤北、上、深的城市。目前,没有出台楼市新政,或者楼市新政比较温柔的大城市,比如成都、石家庄等房价还在上涨。但整体而言,全国楼市将趋冷。成交量将萎缩,进入买卖双方僵持阶段。再过几个月,卖方将出现松动,绝大多数城市房价将出现阴跌。随着价格下滑,成交会缓慢回升。如果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,价格普遍的松动将在春节前后出现,成交显著回升或许会在明年六七月份出现。但2017年全年的主流态势是:上半年缩量阴跌,下半年成交回暖,全年房价基本横盘。正是基于这种判断,笔者建议大部分城市的购房者,先观察三四个月再说。长远看,有人口增量的、级别较高的城市的优质住宅,仍然可以看好。尤其在人民币计价模式下,易涨难跌。未来10年,这类资产仍将是中国中产阶层的主流资产。打压这种资产的价格,政府不愿意,老百姓也不会答应。但上涨过快,肯定也是有害无益的。中国的土地制度、城市模式跟西方都不同,城镇化也只进行了一半,再加上金融市场信用不够,所以房子附加的价值太多,这些价值很难在短期内被剥离。4、黄金每个富裕起来的家庭,都应该配置一些实物黄金,当然最好是银行的金条,目前价格就比较合理。黄金是防御型资产,主要用来预防极端情况。这种资产最好的结局是没有用上,最终传之子孙,这才是国之大幸、家之大幸。实物黄金因为资产绝对掌握在自己手里,所以没有收益。你的信托产品有9%的收益,是因为你有损失100%本金的可能,9%是对你的补偿。所以,如果买实物黄金,你要看懂它的本质,否则你会后悔。黄金股、黄金ETF是激进一些的“黄金产品”,投资他们风险更大,但收益的可能性也更大,容易变现。目前的黄金股已经有人提前介入了,未来一年应该有所表现。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贬值。而美元加息对国际金价的打击,将逐步趋弱。5、国内金融产品未来10年,国内金融产品肯定孕育着最大的机会,但也存在最大的风险。比如股权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,今天的创业公司里,有相当一批可以让初始投资人赚上万倍、几千倍,但同样也可以让投资人血本无归。这就需要通过专门的机构来操作,通过分散投资来避险。目前,围绕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,资产管理公司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,这些食腐的秃鹫们将大发其财。但对于散户来说,很难参与。散户能参与的,只有银行理财、债券、信托和股票。前两种风险小,收益低;第三种收益略高,但风险也在上升。至于股票,其实质就是一个薅散户羊毛的市场。未来中国股市最大变数,仍然是IPO注册制。只不过目前看,三年内都无法实施。所以,关起门来玩泡沫的时代仍将延续。未来一年,很难有大行情,基本将维持鸟笼行情。因为明年是换届之年,是美元加息提速之年,是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之年(而且股市、房市的牛市都玩过一轮了)。所以,如果展望未来10年,我们只能说国内金融市场风险巨大,但机会很多。整体上看,印股票的时代必将到来,大金融时代必将到来,但中国金融的散户时代即将终结。散户未来将更多通过机构来交易,自己单打独斗,风险比较大。如果总结一下,那么未来10年中国中产阶层的资产配置应该是这样的: 以一二线城市的优质住宅为基本资产,配置一些美元、实物黄金,同时通过可信赖的机构(比如公募基金、阳光私募、信托机构)参与国内金融市场,个别人可以获得创业股权投资的机会。至于富裕阶层,适当配置海外资产是必须的,方向仍然是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。